中央台的《中国谜语大会》和云南卫视的《中国灯谜大会》,今年都是第二季了,而且势将继续办下去,这让我们谜界人士和广大谜友无不感到欢欣鼓舞。因为,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,本是作为群众性文娱活动的“猜灯谜”一度在各地灯火阑珊,在大众传媒上更是几乎销声匿迹。而自马年再接羊年,云南卫视和中央台相继在电视上办猜谜大赛,结合年节文化,大张旗鼓地宣传,在组织策划上进行大投入大制作,还请到众多文化名人和影视明星捧场助兴,节目开播每晚吸引到全国上千万观众的关注和参与,这真是灯谜的幸事和盛事!这是谜界的“两会”,有此“两会”,灯谜走向大众,成为今后每年新春千家万户热议的话题,将引起社会各界对灯谜越来越多的重视支持;888sb.com学术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灯谜委”)也不再默默无闻,不再仅为一两千的灯谜圈中人所知道,将在更大的平台上有所作为,这使得灯谜的普及、传承和发展工作,迎来一个喜人的全新局面。衷心祝愿“两会”越办越红火,让灯谜这一中国特有的益智文化放射出它璀璨迷人的光华。
要谈对“两会”的观感,我想从以下六个视角来谈谈:
一、新与旧
节目好不好,策划很关键。今年“两会”的赛制在去年第一季基础上,都有所完善和创新。这方面云南卫视的《中国灯谜大会》(以下简称“云视谜会”)改进比较大,效果也较好,消除了去年的一些弊病。去年选手的晋级方式,是一对一打擂台上位制,选手出场越早受挑战的次数越多,这样高手也难保守擂到底进决赛。今年改为末位淘汰和两两对决相结合的晋级方式,这增进了比赛的公平性。到最后,进入决赛的都是实力强、令观众信服的选手。未晋级的选手也输得服气,知道了自己技不如人、谜道尚浅,仍需努力。而中央台的《中国谜语大会》(以下简称“央视谜会”)赛制上基本不变,有所微调,主要在“最后冲刺”的抢答环节进行了完善。去年一组3道题必须全对才加分,哪怕答对两题也不给分,还倒扣30分,有点求全责备。今年答对两题,加20分,这符合鼓励青少年爱灯谜学灯谜的办赛初衷,得到普遍肯定。比赛过程中,插入嘉宾评点解说的时间充裕了,提示也更明了,效果明显比去年好。有一点不尽人意:凭空抢答题权,谁手快谁有机会,甚至是谁好彩谁有机会,手快不在点上,照样没机会。这种让“英雄无用武之地”的方法,不好。能否考虑,分出不同难度不同得分的题(如20分、40分、60分),让每个队审时度势自己去选择,都有机会挑战自我,发挥潜能,实现超越。
从谜题来看,“央视谜会”是旧谜多,新谜少。(所谓“旧谜”是灯谜圈中人的说法,意指公布过谜底的谜,哪怕是今年新制的谜,发表过、比赛用过,都是“旧谜”。)而“云视谜会”除了“密室闯关”的资格赛,多以新谜为主。这一点上,我认为因选手而异,是合理的,整体反映也良好。“央视谜会”的选手是中学生,主旨是对灯谜的普及推广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,用旧谜正当其时。特别是其中“历史谜局”这一环节,央视专门用历久弥新的古代经典谜语,目的是让学生们温故而知新,懂得中华谜文化源远流长,从中领略历代优秀谜语作品的精彩、诙谐和巧智,是他们进入灯谜殿堂必要的基础课。而“云视谜会”的参赛选手,主要是成年人,且其中不少是玩灯谜的“圈中人”,虽谈不上专业谜手,但可谓是猜谜的行家里手。因此,用新谜,用新创作未曾发表的谜才能体现谜赛的公正性。所有选手都在未知谜底的同一起跑线上,才能展示猜谜大赛“猜”的魅力。当然“新”和“旧”,都是相对而言,在未知谜底时,旧谜也是新的。“央视谜会”选手是中学生,象“猴子称霸王(打二字杭州名胜)虎跑”这样的旧谜,对他们来说,以前未见,感觉也是新的。
说到新与旧,我还想说说选手,参加这第二季 “两会”的都是新选手。“央视谜会”的八个参赛中学有六个首次参赛。看得出学校对猜谜更加重视,选手比去年更加训练有素,连“青铜重器,曰毛公,曰大盂(打一成语)鼎鼎有名”这样有知识、有难度的谜都猜出来了。“云视谜会”的所有选手也都是第一次参加该赛,而且是男女老少,各行各业,谜龄有长有短,这挺好,有利于鼓励更多人喜欢灯谜,不断扩大谜友的覆盖面和参与度。
二、难与易
从难易程度上看,“央视谜会”今年谜题的难度比去年整体降低,而且比较均衡,没有去年时而冷场的现象。毕竟是在中学生中搞普及,又面向大众,基调是寓教于乐,谜题尽可能简单明了、通俗易懂,扣合上不须转弯太多,那怕平、浅、易,只要生动有趣,在思想性没有偏差的前提下,多点文化内涵,多点趣味性,就达到了办赛要求。这应是灯谜委与中央台研究后达成的共识。
“云视谜会”与“央视谜会”不同,属于全国性的猜谜公开赛,尽管参赛选手水平参差不齐,但毕竟要体现竞猜争冠的效果,因此谜题的难度总体上要高于中学生的比赛。而且,今年对应节目设计的轮次,由浅入深、由易到难。资格赛“密室闯关”的题目比较容易,之后的“必答加抢答”和“抢答”环节,难度逐步增加。当然其中有一些谜还是很简单,例如“走了这么久(金融界称谓)行长”等。到了“两两对决”环节,谜题难度基本上与谜界内部抢猜赛的水平相当。这种逐轮增加难度的安排,既科学也让选手和观众容易接受。无论是出题,还是选题,要把握难易合理配置,并要顾及电视赛的现场效果,是一件很下功夫的精细事情。可以想见,负责出题、选题的老鹰郭少敏在这方面花了不少心思,付出很多汗水。最终效果也挺好,深入浅出、张弛有度,保证了“云视谜会”这个由圈内圈外选手一同参与的谜赛,既平易近人,又紧张热烈,每个选手都有猜中机会,实力强的则更显风采,难易整体上恰到好处。
只是到最后有些令人遗憾,这里要向老鹰直言:到最后的总决赛,到了最激烈、最关键的前三名对决时,那五道谜题的选题配置,真有些问题。第一道:“头上无,脚上有,身上无,肚里有,无就无,有就有(字,4笔)月”。这条谜太简单了,完全是给中小学生猜的谜,而且是旧谜(不用想,三人全中);第二道:(图片谜)画面三个老头在阳光下聊天(反腐新词,3字)晒三公。这道题还可以,不过可能是图片含义模糊,两个选手不敢答,骆岩答得不对,但未扣分。第三道:“踩沙踏浪哪里去?(经典港剧,3字)上海滩”(三位选手又全中)。这一题,对于三位高手也没什么难度,底虽有顿读亮点,但读面顺势一想,一般观众也完全可能应答而出;第四题:“归舱压石留尊姓,当院悬鱼扬美名(常用词,2字)陆续”。这一条如果是新谜,用于决赛难度恰当,可这是一条被评奖公布过谜底的谜,在灯谜圈中众人皆知,对于晋级决赛的三位谜坛骁将,谜底更是清清楚楚、了然于胸(连谜作者都知道就是老鹰你)。因此答出它没有一丝难度。第五题:人造浑天仪(儒家思想,2字)仁义。这道题出得好,有内涵又有技巧。周昕抢答猜中,一举称王。五道决赛题,其中三道题让满血状态的高手无的放矢,只有一道题可以发挥,这样的选题实在让人难以满意。
三、热与冷
第二季的“两会”,全民参与猜灯谜的热情持续高涨。据报道:《中国谜语大会》第二季吸引近8000万人次参与互动,是第一季参与互动人次206万的近40倍,连续三天刷新央视三屏互动记录。云南卫视的《中国灯谜大会》第二季也吸引超过了1亿电视观众和新媒体受众收看并参与互动。这说明猜谜的确是一项很受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,灯谜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,繁荣灯谜事业一定要趁热打铁,抓住当前政府支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、媒体大兴文化产业的良好机遇。
社会大众参与“两会”猜灯谜之热烈,除了媒体宣传的强势、组织策划的高品位和奖励方面的大手笔等等这些原因外,还是一个原因恐怕就是“两会”选用谜题的平易近人。这样的谜即我们灯谜圈近些年所谓的传统灯谜。与传统灯谜被群众的广泛欢迎相对比,在灯谜圈内近些年十分火爆的网络造底造目谜却显得出奇的冷清,“两会”根本不见这类谜的踪影。其原因,不外乎是以下三点,这类谜一是面目古怪,二是谜底造作,三是猜起来太难。怎么个古怪、怎样的造作、猜起来怎么难,我不想多说,是谜友你懂的……只在网络上热闹的造底造目谜,其毛病用一句老谜家的话来概括就是:“艰涩、杂凑、直率”;与之相反的,可以上得了“两会”的谜,是简约、贴切、自然。这次“云视谜会”的嘉宾评委卢志文老师说得好:“谜有佳底如天设”;而造底造目谜,又恕我直言:事无真功靠人为。
今年“两会”的谜题,风格更趋大众化,通俗、亲民、接地气,谜面简洁,手法多样,立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并努力反映时代主题,传递正能量。“央视谜会” 有两条谜,宣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:“一生仗义贯日月(文明)”和“亲贤臣远小人(友善)”,令人印象深刻。“云视谜会”的谜,更加贴近社会、贴近生活,在谜题中引入了许多新词、热词、流行语。如:确保APEC蓝(古代清官誉称,3字)包青天;“琴川不复旧时容”(时政新词,3字)新常态;引入乡土风味(流行语,3字)接地气;上海码头已开放(股市热词)沪港通,还有一带一路、绿色出行、度娘、跑男、大咖、吃货、逆袭、卖萌、学霸、余额宝、hold不住、也是醉了、有钱就是任性……等等,都作为谜材编成了鲜活有趣的谜题,使“云视谜会”这一地方电视台创办的文化娱乐节目,比中央台办得更具有群众性、时新性和趣味性。
当然,有些谜题,由于面底内容比较偏,只有少数人知道,也在谜赛中遇冷。例如:小猪潜水(猜唐代诗人,2字)罗隐;“又圆大婚”(猜唐朝边塞诗人)高适。“小猪”是一个台湾艺人罗志祥的外号,“又圆”是娱记发明的简称,指“赵又廷和高圆圆”,这种只在娱乐圈小众范围内熟知的名称,在面向大众的猜谜比赛中,自然无人理会。
四、圈内与圈外
通过“两会”可以看到,就猜谜的水平,灯谜圈内和圈外的人,是相差了一大截。“一口咬掉牛尾巴(猜一字)告”和“一元二角四分(现代作家)三毛”,这是央视主持人周涛、张泽群互相猜的两条谜,对圈内人士来说都是小菜一碟,但对具有高学历的两位见多识广、机敏过人的大牌主持人,却好象难得不得了。这就是不懂猜谜的圈外人。从“云视谜会”来看,根据节目收视率的需要,主办者选了不少有看点的各色人士上台,尽管他们很喜欢猜谜,人也很聪明,或略有猜谜经验,但因都尚未入门,还是很快被淘汰了。能晋级复赛的都是圈内的谜友,荣获冠亚季军的周昕、骆岩、朱建铭三位,更是从谜多年、精于射猎的打虎名将。说明灯谜知识和猜射技法,在群众中的普及工作仍十分滞后,可以说任重道远,我们圈内人士,尤其“灯谜委”及每位会员应增强这个使命感,继续多多努力。
说到普及工作,不得不议议“两会”的比赛评判和场外嘉宾评论。在去年“两会”第一季,本以为我们灯谜圈中的专业人士,对灯谜应讲得头头是道,在比赛评判时,也能通过评析选手的报底向大众答疑解惑,传授灯谜知识和技法。但结果很不理想,评判工作在央视只限于按红绿灯、分出对错,没一点讲解说明;在云视是言简而意不赅,观众仍不知所以然。而作为嘉宾评论,圈内人士比起圈外的文化人士更是逊色太多,特别是老梁和蒙曼教授,人家谈笑风生,旁征博引,机智幽默,妙语连珠,把灯谜承载的传统民俗、中国的文学、历史、智慧和审美等等,说得有声有色、引人入胜。我们多是附和插几句,微言大义,对灯谜丰富的专业知识技巧点到辄止,很不充分。
今年,在这方面我们灯谜圈中人士有了明显的改善。姜文清老师作为央视嘉宾,在场外评论中气定神和,对谜理谜法娓娓道来,讲解到位。在“云视谜会”中,老鹰的讲解和评判工作也做得很有起色,尤其对几处异底的评判和解析,务实公允,可圈可点。例如:“柳下闲聊(字,9笔)闻”,葛晓滨先生的临场答案是“柏”。就专业角度来看,原底由“闲聊”卸下“柳”的字素而得,是离合增损法的字谜佳例,比“柏”字要优;“柏”字的由来,是会意结字,柳是树(木),闲聊是说(白)。少敏君的解说,既以数学做减法的比喻阐释“闻”字得出的机巧,又对猜“柏”字的思路及不足作了精到的讲评,并配以图说,让观众一目了然。在评判中他还能为选手着想,肯定猜“柏”字不无道理,“恰巧也是9笔”,在此基础上,向主持人提出了不加分也不扣分的建议,不仅被采纳,更博得了场内外的普遍认可。希望今后在“央视谜会”的评判席,我们的评委们能有机会发发声,展示内行的灯谜鉴评,向全国观众将一些合情合理的评判意见讲出来。
五、形式与内容
从形式上看,“云视谜会”的形式要比“央视谜会”的活,央视的只有文字谜(虽然通过文化名人和演艺明星以拜年的形式出给大家,这个形式有年节特色),而在云南卫视还有动作谜、图片谜、印章谜和影视视频谜等;参赛的选手也更广泛,不仅有中、小学生,还有各行各业的,还有母女、兄妹、师生、情侣,还有台湾同胞和外国友人。
从内容看,相较“云视谜会”的谜题,“央视谜会”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整体好一些。例如,同样是猜网络热词的谜,央视选用的“冷不丁(暖男)”、“双方都允许(呵呵)”,比起云视的选用的“非法营运(拉黑)”、“出售豆芽(卖萌)”、“加一口人(大咖)”要更有谜味。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管见。“云视谜会”的谜刚才说了,更具群众性、时新性、趣味性。
说到艺术性,灯谜圈中存在一个成见或偏见,就是作为文义谜的“灯谜”,比民间谜语的艺术性要高。而以猜事物为主的民间谜语,去年在“云视谜会”中运用了不少,引得许多“圈中人”的不解和非议,认为这与“中国灯谜大会”名不相符,并强调灯谜是文义谜,岂能用事物谜?事物谜是民间谜语,对民间谜语一副“俗不可耐”的口气,好象我是猜灯谜的,猜民间谜语是自降身份。其实,我们看一看,比一比,今年“央视谜会”的谜题:“开合清风纸半张,随机舒卷岂寻常,花前月下团团坐,一道清风共夜凉(打一日常用品)扇”,这也是事物谜吧?这样的谜的艺术性不高吗?!你会说,这虽是事物谜,但不是民间谜语,是文人作的,类似于诗谜,民间谜语是白话歌谣体的。那么,换一个:“哥俩同在照片中,模样有别声音同。一个反应不灵敏,一个眼睛亮晶晶。(打一字)相”,这是民间谜语吧,那么这样的谜语艺术性低吗?比起“半部春秋(打一字)秦”这样的灯谜,后者的谜味谜趣好象还不如前者吧。而谜的艺术性不正体现在谜味谜趣上吗,难到只是谜面文绉绉点儿,艺术性就高了?
回头再说说“灯谜”和“谜语”,其实古往今来,灯谜在社会大众心目中,就是挂在灯上让大家猜的谜语(灯谜的原意也就是这样的,而且,“灯谜”在名肇南宋时大多数就是事物谜),猜谜语与猜灯谜概念是一样的。只是到了清代,才有些文人自命清高,片面强调风雅,排斥民间灯谜,认为那是“谜语”。但就是那时候,冠名“灯谜、灯虎、春灯”的谜书中还是收录了不少事物谜和民间歌谣谜。真正有定义“灯谜”是文义谜,不同于“谜语”,将“谜语”概念缩小为以事物谜为主的民间歌谣谜,倒是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些灯谜普及读物中。这样的定义也只有灯谜圈中人才知道,其实并无规范。合上那些个谜书,静静想一想,其实叫灯谜或谜语,有什么所谓,都不过是个形式,叫灯谜可能雅致一点吧。内容是一样的,都是谜,“谜也者,回互其辞,使昏迷也,或体目文字,或图像物品。”所谓文义谜,不就是“体目文字”嘛;而事物谜“着眼于事物的形体,性能,动作等特征,运用拟人,夸张、比喻等手法来描绘谜底”,不就是“图像物品”,这都是对谜底的“回互其辞”的方法,形式不同而已。灯谜圈中是不是谜者自迷?!
目前灯谜圈中强调“灯谜”与“谜语”的区别,问题的实质,无非是对“谜”及“猜谜”的文化定位的分歧,是小众的文人雅事?还是大众的民俗文化?反映出的对谜文化不同的价值观。央视在“中国谜语大会”宣传报导中,有过对灯谜的定位:“猜灯谜作为中华民族一项接地气的传统民俗┅┅兼具群众性、娱乐性和文化性。”笔者十分认同。灯谜是不是民俗文化?!不要忘了,888sb.com学术委员会,也只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下属的一个团体。灯谜圈中的同仁呵,大家都不要自视过高。
六、比赛与传艺
去年“两会”过后,圈中人士看了比赛觉得很不过瘾,谜题太简单,比起内部的抢猜赛和网络谜赛难度差得太多,提不起劲来。前面说了,“两会”要面向大众,为利于灯谜普及、利于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,谜题必须通俗易懂,难度不能高,转弯不能过多。但是这样以来,是不是灯谜就趋向平、浅、易,艺术性受到限制,不利于谜艺的传授和提升?笔者认为不是的。通过谜赛可以检验谜题的好坏,从面底扣合是否成立,到谜艺的呈现是否充分,让大家来猜猜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“质检”。猜与制是相长的。面向大众的猜谜比赛更能检验谜的品质,促进灯谜制作水平的提升。在“两会”的比赛互动中,场上场下、圈内圈外,人们对谜进行热烈地交流研讨,这不仅对灯谜知识、猜射技巧的普及,尤其对灯谜制作技艺的切磋和提高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,这是谜人间自娱自乐和内部竞猜不可比拟的,可促进灯谜在全社会的深入发展。
还有一个观念需要纠正,就是易懂易猜的谜艺术性不高,这是个误区。老谜人都知道一条名言:好谜不难猜。反过来说,难猜不好谜,这话虽偏激点,但仍具深刻的道理。央视“历史谜局”里引用的历代谜语佳作,都是雅俗共赏、老少咸宜的。虽然“央视谜会”今年谜题的难度比去年整体降低,但好谜佳作不少,如:镇务公开,乡务公开,村务公开(西点,3字)三明治;“春天还会远吗?”(打一节气)冬至;“越过高山、越过平原,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”(田径项目)三级跳远;“焦裕禄、孔繁森、牛玉儒、沈浩、杨善洲(面貌描述语,4字)五官端正”等等,平易并不平淡,浅明并不浅露,都十分不错。另外,就算平、浅、易,也能做出巧、趣、新,例如“云视谜会”的两条:“秋后入伍(《小苹果》歌词)火火火火火”和“6袋苹果不及苹果6代(字,6笔)衣”。前者简约并不简单,小巧多趣,后者对面上抵销手法还有所创新,且都加入了最新最潮的时尚元素,深受场内选手和观众的欢迎,很快被猜出来。可见通俗易猜的谜,艺术性并不低。
(2015年3月22日)